□本报记者 宓家峰 胡泉
北京时间8月2日凌晨,中国选手马振昭战胜对手,获得巴黎奥运会柔道女子78公斤级项目铜牌。
这枚铜牌,是本届奥运会中国柔道队的首枚奖牌,也是淄博籍选手马振昭为家乡桓台县赢得的首枚奥运会奖牌。
她是家里的“大将军”
8月2日凌晨,淄博市桓台县的马振昭家里,通过电视观看比赛的马振昭父母和教练员们喜极而泣。“马振昭从9岁开始练柔道。当年别人都说我狠心,我自己也心疼孩子。但这是她钟爱的运动和事业,今天她成功了。我总是称她‘大将军’,你是我们家的‘大将军’,你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马振昭母亲张龙说,“今天早晨她给我发信息了‘妈妈,我终于坚持到最后了。’这么多年的付出,确实太不容易了。”
今年26岁的马振昭出生在体育世家,母亲张龙曾经是短跑运动员,二姐是柔道运动员,弟弟则是篮球运动员。马振昭9岁时陪着姐姐去县体校训练,被教练相中,从此与柔道项目结缘。
“9岁的马振昭个子不是很高,看起来很硬实,眼神坚毅,像是能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启蒙教练李琼琼对记者说。
相比于其他学员,马振昭年纪小,接触柔道时间较晚,但这个倔强的小女孩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气势,甚至敢与比自己高一头的哥哥姐姐们比拼,只要一上场就有一股“狠劲”,一次次被摔倒,一次次重新站起来。
凭借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马振昭被选入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柔道队,接受更专业、更系统的大强度训练。“她刚被选进学校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永争第一’的精神,相信那时‘为国争光’的种子就深埋在她的心里了。”市体育运动学校柔道队总教练马艳芬说。
天道酬勤,努力终究有回报。
9岁接触柔道,13岁成为全省冠军,马振昭的柔道成绩不断进步着。2017年全运会获得亚军,2018年亚运会摘铜,两次重大赛事的“失金”让马振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心态上需要从容不迫,战术上需要精益求精。带着要站上最高领奖台的决心,马振昭更加刻苦地训练起来。
“煎熬”的时光是成长的催化剂
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马振昭遭遇了运动员生涯中的重大挫折——伤病。当年世锦赛上,她膝盖韧带受伤,随后进行了手术,手术后的恢复期长达15个月。
因为关节受伤手术,她在东京奥运会上未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东京奥运会失利后,放下包袱的马振昭慢慢走出伤病的阴影,心态也更加成熟。
“用‘煎熬’来形容那段时光,一点也不为过。但是‘煎熬’的时光是成长的催化剂,让人更快地成熟起来。”马振昭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2021年的陕西全运会上,马振昭强势夺金。之后,她在柔道世锦赛和其他赛事上不断刷新着个人最好成绩。
2023年9月26日,在杭州亚运会柔道项目女子78公斤级比赛中,马振昭历经三轮苦战,最终在决赛中凭借加时金分,一本战胜日本选手高山莉加,获得冠军。这是中国队在本届亚运会中夺得的第一枚柔道金牌,为中国柔道队的“金牌荒”破局,也为处于低谷的中国柔道再次反弹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马振昭赛后表示:“虽然经历了伤病做手术、恢复期、低潮期,还有各方面的压力。但是我想为国出力,想升国旗、奏国歌。抱着这份信念,我坚持拼下去。”
“这是我人生中最好的一场比赛”
在巴黎奥运会柔道女子78公斤级项目16强淘汰赛中,马振昭击败韩国选手尹贤智进入八强;四分之一决赛中马振昭不敌帕特里夏·桑帕约,随后的复活赛中,她战胜乌克兰选手利特维年科进入铜牌争夺战。
面对世界排名第二的德国选手瓦格纳,在金分加时赛中,马振昭以一记漂亮的小外旋终结对手,夺得一枚铜牌。
那一刻,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马振昭激动地双拳紧握,双手先指向胸前的国旗标志,再指向背后的“CHINA”字样,带着满脸泪水,尽情抒发喜悦的情绪。
中国柔道队共派出六位女选手出征巴黎。在前几日的多个级别比赛中,中国姑娘们均无所获。倒数第二个出战的马振昭世界排名最高,身上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控制不了自己的眼泪,一路打下来真的很不容易。中国柔道在近几届奥运会取得奖牌的机会其实很少,自己一直憋着劲,希望能冲到奥运会最后一刻,拼了这一口气。”赛后,马振昭说,“今天,我坚定地相信自己可以赢!这次我奔着金牌而来,虽然上午比赛输了,但全力以赴争取到了铜牌。这是我人生中最好的一场比赛,这一刻,我觉得没有辜负祖国,没有辜负大家,我拼尽了全力。”
本届奥运会柔道与摔跤项目比赛的主场馆,是背靠巴黎地标建筑埃菲尔铁塔的战神广场竞技场。场馆名字中的“战神”二字代表了勇气、力量和荣耀。马振昭伤病后重新振作起来,跌倒后重新站起来,她已成为自己心中的“战神”。
原标题:复活赛取胜 为中国柔道队“破荒”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