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端于晋中、脱胎于民族智慧的柔力球,即是晋中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

经过30余年的推广和普及,柔力球从晋中辐射到全国各地,影响远达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风行于亚、欧、美各大洲,成为中国体育文化“走出去”的成功实践,更是成为展示晋中新形象、扩大晋中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平台。

2024年9月8日至13日,第六届中国晋中国际柔力球大赛将在介休市举办,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柔力球爱好者集聚晋中,共同为推动柔力球国际化进程、促进国际间体育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传承

发端晋中,走出国门让世界认识

柔力球作为一项新兴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由我市白榕先生于上世纪90年代发明创始,它脱胎于民族智慧,根植于中华阴阳太极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互学互鉴的产物。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柔力球发源地,在谋划柔力球运动发展上,我市始终秉承柔力球运动是晋中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基本理念和历史担当,提出将晋中建设为中国柔力球国际交流中心的战略定位。

2012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中国柔力球国际交流中心的实施意见》,从推动运动项目发展的目标定位、实现路径、工作机制、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谋划,为发源地推进运动项目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自《实施意见》出台以来,全市上下,“纵向贯彻” 11个县(区、市)相继出台了贯彻实施办法,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横向协同”市总工会、市直工委、市教育局、市妇联等部门出台了贯彻落实配套方案;“社会参与”成立晋中市柔力球协会,设立白榕柔力球名家工作室,平遥、和顺、灵石、太谷等县成立柔力球协会,市老年体协组建了柔力球推广小组和柔力球专业委员会。同时,经市政府批准,设立政府职能部门晋中市全民健身指导中心,挂晋中市柔力球国际交流中心牌子,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协调发展新阶段。

围绕建设中国柔力球国际交流中心这一发展目标,晋中立足实际,顺应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坚持将项目运动发展放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文明中去谋划推动,在不断具体实践中,发展路径得到不断丰富和优化。

近年来,通过赛事打造、文化挖掘、人才培养、运动普及、产业开发“五措并举”,我市着力补齐推广普及中的短板,以“绣花功夫”更扎实更细致推进,不断厚植发展优势,在赛事打造、文化交流、发展项目人口、服务全民健身上,收到明显成效,晋中作为发源地的影响力、知名度、认同度进一步提升。

经过30余年的推广发展,柔力球运动很快从发源地晋中传遍了全国,登上了全运会赛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北京奥运会宣传片、上海世博会宣传片乃至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都可以看到柔力球运动的身影,其已逐渐成为中国民族体育的象征和国家文化符号之一。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

为此,我市进行了多方面的文化挖掘和推广传承。晋中市人民政府授予白榕先生为“人民体育功臣”。市委宣传部编著晋中历史文化丛书之《精武柔功》,宣传推介晋中的两个体育项目形意拳和柔力球;设计推出了柔力球运动LOGO,太极阴阳鱼;推广龙凤呈祥抱拳礼等柔力球礼仪;2012年首届中国晋中国际柔力球交流大会期间举办了柔力球发展论坛;创新中国晋中国际柔力球交流大会开幕式的表达方式,将项目文化展示有机融入竞赛组织中,丰富了柔力球文化内涵。

如今,习练人群逾千万人,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柔力球已成为中国体育文化“走出去”的新典范,为世界体育文化多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突破

赛事举办,球文化成功推广普及

作为柔力球运动发源地,历届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运动的发展,致力于柔力球运动的普及与传播,自2012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晋中国际柔力球大赛(中国晋中国际柔力球交流大会),并把这一国际性赛事作为弘扬柔力球文化,促进柔力球运动国际化的主引擎来打造。

中国晋中国际柔力球大赛是目前国内唯一由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柔力球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

大赛规模逐届扩大,体育与旅游、文化、互联网等多元融合的办赛模式日趋成熟,赛事品牌内涵和参赛体验感得到不断提升。大赛先后吸引了国内外的10余个国家、地区的700余支代表队、8000多人参赛,不仅促进了柔力球运动发展,也推动了国际间体育文化交流, 发源地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3年12月8日,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在苏州开幕,揭晓了2023年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项目等一系列荣誉,中国晋中国际柔力球大赛榜上有名,这已经是柔力球品牌赛事第8次蝉联该项荣誉。

为积蓄发展的专业人才,凝聚更多推广力量,晋中依托市柔力球协会,协同宣传、教育、驻地高校等部门,从高校体育师生、中小体育教师、基层一线教练员中遴选一批优秀柔力球骨干,逐步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较强的柔力球专业人员。

近年来,以晋中学院为代表的高校柔力球运动队,以晋中市、介休市、灵石县、太谷县柔力球协会等为代表的社团骨干代表队,在国际性、全国性柔力球比赛和全运会赛场上,都有不俗表现,不仅增进推广交流,也彰显发源地的形象。以王永萍、霍毅伟等为代表的一批年轻骨干,成为发源地运动发展的中坚力量,并逐步走出了晋中、山西,正在融入参与到全国柔力球推广普及和赛事执裁中,为柔力球运动在更大范围、更多人群中推广普及贡献“晋中力量”。

在全国“奋进新征程、运动促健康”2023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评选中,王永萍以精彩的柔力球项目展示获得全国“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山西省仅有2名)。

为持续推进柔力球国际化进程,市体育局积极对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制定发布了《柔力球规范动作指南》团体标准,这不仅是我市首部体育行业标准,更是国内乃至国际首部关于柔力球运动项目技术标准,为柔力球运动的规范化发展和国际化进程,提升晋中柔力球发源地话语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3年11月,我市举办了第一期培训班,来自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国内外众多柔力球从业者报名参加,通过团体标准的推广和多种形式的交流,为柔力球运动在全国发展提供了“晋中方案”。

体育,让生活更美好。为更好服务全民健身,营造发源地更浓郁的习练氛围,让柔力球运动惠及更多群众,晋中以柔力球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景区“六进”活动为抓手,以培训和赛事为基本普及方式,按照“抓两头、带中间” 推广原则,着重抓好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群普及,影响带动青壮年人群的习练,不断创新普及形式、丰富推广内容,扩大柔力球习练人口。

类似如此的公益推广,近年来,全市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00余次,培训骨干12000多人次,城乡柔力球健身站点达1336个,柔力球辅导员2124人。106个乡镇组建了柔力球队伍,100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柔力球运动,全市基本形成了“开展有组织、推广有骨干、普及有人员”,可为不同人群提供柔力球指导培训的公益服务网络,我市经常参与柔力球运动习练人数达20余万人。

也正因此,晋中市人民政府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授予“柔力球运动贡献奖”,晋中市、平遥县、太谷县,先后被中国老体协授予“全国柔力球之乡”称号。

希望

探索创新,体育为城市发展赋能

从晋中出发,承载着中华智慧的柔力球已经在更为广泛、更为广阔的天地里植根、开花、结果,成为晋中对外宣传、展示城市精神风貌、传播晋中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全国典范。

依托发源地优势,着力推进柔力球的标准化建设。凭借发明人的影响和优势,我市联合在晋高等院校乃至全国的权威专家,对柔力球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承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进行系统梳理、深入研究,形成具有权威性的科研成果,占领柔力球文化制高点,强化文化认同度,推动中华文化以更新的姿态和形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立足提高话语权,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我市建立健全柔力球专业人才培养梯次结构,通过横向联合、纵向延伸,充分调动整合各种有利于柔力球发展的资源,集中精力培养一批有发源地标识的高水平裁判员、教练员和竞技队伍,积极参与到国内外柔力球比赛、赛事执裁和文化交流活动中,增进与国内外的互动交流,展示发源地形象,扩大晋中知名度。同时,依托山西大学城,寻求教学、科研契合点,挂牌柔力球教学示范点,为柔力球发展定向培训各类专门人才,向全国各地推荐输送人才,提升晋中在国内外柔力球运动推广发展的更多话语权。

拓展运动新领域,提升柔力球的参与度、知晓度。近年来,我市以街道、社区为突破,充分激活群众习练柔力球的兴趣点,通过捐器材、送培训的方式,打造“柔力球一条街”、“柔力球运动小区”、“柔力球运动特色村”、“柔力球特色健身站点”等一批示范项目,把柔力球送到群众身边。此外,通过集中培训、日常辅导、比赛活动、表演展示等多样化形式,使柔力球真正惠及人民群众,服务全民健身。县级体育部门把柔力球的普及推广工作纳入到年度工作计划,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柔力球运动成为我市城乡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严密组织各赛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继续秉持“传承中华文明·传播中国声音·传递健康快乐”的办赛主旨,借助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我市积极探索推进“体育+旅游”办赛模式,在赛事运营规范、创新能力、服务意识等维度推进,精耕细作,不断提升赛事品质,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使其成为外界接触了解晋中的“入口”,晋中走向世界的又一“出口”。

即将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晋中国际柔力球大赛,将有来自境内外10余个国家的800余名运动员同台竞技,以球会友,展示柔力球魅力,促进文化体育交流,共赴柔力球盛宴。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时代赋予全民健身新的使命,柔力球运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对标新时代柔力球发展新形势,对标推广发展好的先进地区,晋中将充分发挥发源地资源禀赋优势,用好用足国家省相关体育政策,以创新驱动促进发源地在整体战略上再升级、在运动推广普及上再提升、在引领项目运动发展上再发力,做优擦亮发源地名片,让体育为城市发展赋能。

来源:晋中体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08-05 14:32:04